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破坏土壤肥力。土壤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绿色植物生长的基础。肥沃的土壤,能够不断供应和调节植物正常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养分(如腐殖质、氮、磷、钾等)、空气和热量。裸露坡地一经暴雨冲刷,就会使含腐殖质多的表层土壤流失,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据实验分析,当表层腐殖质含量为2%-3%时,如果流失土层1厘米,那么每年每平方公里的地上就要流失腐殖质200吨,同时带走6吨-15吨氮、10吨-15吨磷、200吨-300吨钾。计算表明,仅仅黄河每年所携带的泥沙中含氮、磷、钾等养分就达数亿吨,其中绝大部分来自黄土高原。 (2)加剧沟壑发展。随着水土流失程度的加深,沟壑发展也日益加剧。在晋、陕、甘等省内,每平方公里一般有支、干沟50条以上;沟道长度可达5公里-6公里,个别地区达10公里以上;沟谷约占流域面积的10%,个别可达40%-50%。这样,就使大面积坡耕地支离破碎,耕种不便,以至弃耕荒废。 (3)淤积水库、阻塞河道、抬高河床。由于上游流域水土流失,汇入河道的泥沙量增大,当挟带泥沙的河水流经中、下游河床、水库、河道,流速降低时,泥沙就逐渐沉降淤积,使得水库淤浅而减小容量,河道阻塞而缩短通航里程,严重影响水利工程和航运事业。有些河流还因河床不断抬高而成为“地上河”。这些“地上河”全靠人工筑堤束水,每当洪水季节,容易溃堤泛滥,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
谁环境恶化是加剧水土流失的无凶,而水土流失又是造成山穷水恶、水旱交替的根源。我国现在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79.4万平方公里、风力侵蚀面积187.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38.7%。根据我国土壤侵蚀强度图统计计算,全国每年土壤流失量约80-120亿吨。据不完全统计,40多年来,全国因水土流失损失的耕地2.67×106平方百米,平均每年6.67×104平方百米以上。而西南和西北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为严重的两个地区,其耕地水土流失面积分别占全国的24.85%和22.39%。建国以来,全国兴建的8.6万座水库,总库容为4000多亿立方米,已淤积损失库容1/10,淤废重点水库22座。此外,因河道淤塞而导致通航能力下降,全国河道通航里程由60年代的17.2万公里降至10.8万公里。泥沙是加剧河流洪涝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水土流失.为严重的黄河上中游地区,总面积6.0×105平方公里,流失面积已达4.5×105平方公里。黄河流域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3700吨/平方公里,每年有1.6×109吨泥沙输入三峡以下。目前,泥沙淤积使黄河下游河床平均每年抬高8-10厘米,致使下游形成局部“地上悬河”。水少沙多是黄河的水文特征之一,黄河多年平均土壤产沙量为5.8×1010立方米,为防止与减少淤积,每年需要2.00-4.00×1010立方米的径流量弃入大海用于输沙,输沙水量占天然产流量的34?41%,相当于黄河上游与下游耗水之和。青海东部农田每年因水土流失减少耕地近万亩,损失N、P、K肥23万吨以上。因而水土流失是造成山穷山恶,水旱灾害交替发生的根本原因。全国每年流失的表土在50亿立方米以上,黄河每年有4亿立方米的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上。由于泥沙淤积,自1949年以来,全国水库、塘坝淤积库容达200亿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目前,我国荒漠化面积已达2.26×106平方公里,即1/4以上的国土为荒漠化土地,直接经济损失每年达5.40×1010亿元,且沙漠化仍有扩大的趋势。西部地区的黄土高原面积约6.4×105平方公里,而水土流失面积达4.5×105平方公里,占黄土高原面积的70%。大量水土流失使上游的植被处于逆向演替状态,库区内伏旱频率高达80-90%。由于泥沙淤积及围湖造田等,已使湖水减少了数万平方公里的湖面。这种消亡在近50年,特别是近20年还在加速。1949年长江中下游共有湖泊面积25828平方公里,至1977年仅余14074平方公里,减少近50%。长江原有的22个较大通江湖泊,因大量不合理的开发建设已损失容积567亿立方米。50年代初,湖北有332个面积在333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现仅剩125个,总面积2520平方公里,不足50年代初期的1/3。由于上述原因,国内..大淡水湖鄱阳湖面也急剧减少,湖床平均每年增高3厘米。
在全球水资源日趋缺乏的今天,节约用水、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世界各国的必然选择。
美国:公民节水意识强
充足的水资源,低廉的水价,并没有让美国人忘记节水,频频肆虐的干旱,更提高了人们的节水意识,保护水资源已成为公民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美国水资源丰富,但旱灾对农业、能源、运输等造成的危害仍然非常大。旱灾迫使美国人养成了强烈的节水意识。其中除了政府的管理细致到位外,国民把节水当成一种有教养的表现并融于社会文化中则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
美国水费非常便宜,普通人家每月的水费甚至低于中等工资收入者一个小时的工资,但人们把节水看成是一种修养,是个人素质的表现。家庭中人们有意识地防止浪费水,公共场所如车站、机场、政府办公大楼等几乎看不到任何用水的地方有漏水现象。公共场所的水龙头多数都是红外线自动控制的。美国人爱管“闲事”,如果有水管漏水,立刻会有人向有关部门打电话反映。若得不到及时修理,他们会通过其他途径继续反映。每到春秋户外活动频繁之际,各类与水有关的民间机构就会经常组织学生参加节水、保护水资源的活动,以培养公民的水忧患意识。
在美国各州,政府各级部门在联邦环保署的敦促和协调下,都制定了针对本地区的有效利用水资源的计划。盛夏缺水时,华盛顿市就出台过临时法律,禁止人们在某一时间段内给自家草坪浇水,一旦发现立即罚款。应该承认,在有效利用水资源方面,美国的做法比较成功。究其原因,与其说是政府管理细致,不如说是国民节水意识强烈。人们已将节水和环保紧紧联系在一起,而重视环保已成为体现美国民众文化修养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澳大利亚:农民“量水种地”
1995年,为使有限的水资源在保证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大限度地为社会创造价值,澳大利亚政府对全国水的使用和管理实行了全面改革,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整套水资源管理措施。
墨累河、达令河是澳大利亚的..和第二大河,流经维多利亚、新南威尔士、南澳大利亚和昆士兰等4个主要农业大州。为用好水和管好水,澳大利亚首先明确了水权等级。根据澳大利亚水权法的规定,州政府是水的拥有者,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在州政府授权下,水资源管理局是水配额的管理者,负责城市和农村水资源的管理;农村水资源管理局负责农业灌溉用水的分配和保护。由联邦政府牵头组成的墨累-达令流域厅长理事会,作为全国水资源管理的协调机构,决定有关水量控制、分配和价格等重大政策。
为加强对水的有效利用,澳大利亚政府对农业用水实行许可制度,对整个盆地的水资源实行总量控制,全流域120亿立方米的水,每年使用量不得超过100亿立方米。农民只有申请到用水许可证,才能“量水种地”。为了提高水的利用率,墨累-达令流域委员会加强了对水的有效管理。一,安装计量设施,超量用水要罚款,促使农民精打细算,减少浪费。二,遏制偷水。澳水法明确规定,偷水是犯罪行为。三,每年按供水成本定价收费。四,追缴拖欠水费。对不按期付清水费的将停止供水,长期拖欠水费的,将吊销用水许可证,或拍卖持证人的土地以偿还拖欠的水费。
以色列:节水创奇迹
以色列曾被《圣经》描述为“流着奶和蜜”的乐园,但实际上却缺水少土,资源贫乏。沙漠荒山占了国土的2/3,水资源仅16亿立方米,人均约250立方米水。然而,以色列仅用一代人的劳动就实现了从落后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的腾飞,如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5万美元,被誉为“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以色列一半以上的土地面积处于干旱地区,但椰枣林、葡萄园、果园到处可见,生产的粮食、蔬菜、水果不仅能够自给,还能大量出口。..指出,对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利用是以色列实现这一飞跃的重要途径。按照以色列现在的节水效率,地球可以多养活3倍的人口。
..们认为,水资源的人均年占有量如果低于1000立方米,有关国家必然严重缺水,在中东地区,这意味着荒漠化和死亡。正是在这种缺水危机的威胁下,以色列人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努力解决水危机并寻求发展的途径。
以色列把水作为一种重要资源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国家制定了专门法令《水利法》、先后成立了国家水利管理委员会和“部长间委员会”来负责水资源的管理、开发和使用,出台了一系列节水政策和措施,以便有效地利用水资源。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发展高科技节水技术。60年代中期,以色列发明了滴灌技术,对农田实行科学灌溉。如今电脑控制的水、肥封闭滴灌网已遍布全国,极大地减少了渗漏蒸发,水肥利用率高达80%-90%,可耕地面积增加了5倍,农业产值增长了近20倍,农业人口比例从60%降至3%。
注重可持续发展,作到水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并举。以色列制定了森林、土地、自然资源、规划建筑等法规,在保护水源和生态的前提下进行开发建设。以色列从1986年开始实施的沙漠绿化规划已初见成效,沙漠绿化面积达1.2万公顷,有效地改善了气候和水源生态。
实施工农业和民用水配额制,限制无节制的用水。以色列农业是用水大户,每年配额为13亿立方米,城市生活用水7亿立方米。为了鼓励节水,一是上调水价,二是超额用水加倍付钱。
检查水管、龙头,防止滴漏现象成为该国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有关方面还设立了专用电话以方便人们向相关部门报告水管和龙头的破损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禁止浪费用水,对冲洗汽车和浇灌花园用水都有规定,违反规定、浪费用水者将受重罚。
增强全民的节水意识。通过报刊、电视等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水非常珍贵”、“节省每一滴水”,还报道节水的好典型、批评浪费水的坏典型,大力推广介绍节水的小诀窍和办法,如洗碗时如何节约用水,推广节水型抽水马桶,敦促人们不用水时关紧水龙头等等。
韩国:“爱水就是爱国”
根据联合国统计,韩国年平均降水量在国际上是比较高的,而人均拥有降水量却是相当低的,属于水资源不足国家,所以,韩国越来越重视管理和保护本国的水资源,提出"爱水就是爱国"的口号,并为此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
韩国政府除通过建设水库增加可利用的资源、开源节流加强水资源的管理等措施外,还对水库附近的环境实行严格的管理和监测,动员全社会进行植树造林,禁止可能污染水质的建筑工程和生产活动。
“爱水就是爱国”,在韩国以节水为目的的宣传教育活动如火如荼。韩国从1990年就已经把每年.容易发生水灾的7月1日定为“水日”。在这一天,聘请..、学者讲解有关水的知识和在生产、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有效办法,组织社会各界人士参加“清理水库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人们了解水问题的严重性,让他们知道爱水就是爱国。1995年,根据联合国计划开发署的建议,韩国把“水日”改到了3月22日。
在开展节水教育的同时,韩国还通过舆论曝光等方式监督破坏环境和污染水源的行为。富贵人家在风景秀丽的湖边修建别墅的消息一经曝光,就会成为众矢之的。一些部门在水源上游掩埋工业垃圾的事一旦被揭露出来,各大报纸和电台、电视台就会在醒目的栏目进行报道。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韩国城乡的饮用水仍比较卫生,人们还保持着饮用生水的习惯。
日本:珍惜水就是珍惜生命
岛国日本雨量丰沛,在世界上属丰水地区。尽管如此,日本人却普遍珍惜水,把节水、保护水资源看作如同生命一样重要,并将它变成了一种自觉行动。据了解,日本可供利用的水资源有1000亿立方米。除东京和福冈外,全国不存在缺水问题。但日本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却非常强烈,把它当作一件大事。无论政府机关、企业、社会团体还是公共场所,到处都张贴着珍惜用水、节约用水的标语,就连公共厕所那种红外感应的节水装置,也会让你感到日本人的节水意识无处不在。
政府是水资源的.大保护者,其保护措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制定严厉的水资源保护法规,如森林法、河川法、工业废水排放规则等等。为了贯彻河川法,政府对工业企业使用河水实行许可证制度。
调拨政府财政资金治理河川。在所有具有蓄水能力的河川上建设水库、蓄水池,对所有江河湖泊进行保护性治理。扩大森林种植,使森林覆盖面积占到国土的2/3。
组织市民开展节水运动。每年8月1日为全国水日,各级政府、街道及社区中心都组织大型节水、保护水资源活动周、活动月等,以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
企业是.大的用水单位,也是水资源.大的消耗者和破坏者。为了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日本企业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主要做法是:
1.用先进技术装备使工业用水多次回收利用,减少废水排放。特别是钢铁、化工、发电等大量耗水的工业生产,多次回收利用效果更好。
2.为用户生产提供节水设备。生产优质供水、排水管道,从源头防止或减少跑冒滴漏;研制各种污水处理设备。
3.增加水源。有的企业为了节水想方设法开源。东京.大的室内棒球馆在圆形屋顶上安装了集雨和净化水质的循环利用装置,把收集到的雨水净化处理后在馆内循环使用。节水设备虽然投资大,但从整体效益看,用水总量减少,且工业用水多次回收利用也降低了成本,因此企业总体上是不会亏本的。
“水是生命之源,节水就是爱惜生命”。在日本,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已成为一种社会公德。无论大人小孩,人人养成了节约用水的好习惯,极少看到浪费水的现象。
中东:开源节流双管齐下
在"水比油金贵"的中东,对水的争夺不亚于领土之争。各国政府对水资源的保护及利用高度重视,使生活在贫水"夹缝"中的人们得以安居乐业。
资料显示,中东地区是世界上水资源.贫乏的地区,人均水占有量仅1250立方米。由于严重缺水,对水资源的争夺已成为该地区继领土、宗教、难民等问题之外的另一个令人瞩目的焦点。面对严峻的局面,中东国家都把保护和利用水资源提到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在中东缺粮地区,各国政府都曾把发展农业、解决粮食自给作为立国之本,因而农业灌溉用水占水资源消耗的87%。对此,中东国家都已经意识到,要保护水资源,必须转变观念,改变对水资源的利用和消费方式,对农业生产和农业结构进行调整,实现农业发展与保护水资源的平衡。由于小麦种植消耗了过多的水资源,致使沙特政府将小麦生产限制在仅能满足本国需求的水平上。这使沙特农业用水由每年120亿立方米减少到80亿立方米。埃及.近决定用经过处理的城市污水建设10个人工森林,一改过去在城郊种植蔬菜和粮食的作法。
海水淡化是海湾国家解决用水问题的另一条渠道。海湾地区海水淡化量占全球的60%。为节约用水和降低淡水生产成本,各国采取了许多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