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捷环保为您揭秘“湖北环境评测 ”背后的利益与程序!
“湖北环境评测 ,一个在环境争议项目中常常被提及的话题,它的背后究竟牵涉到怎么的利益与程序?又有多少秘密?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在建设任何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都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但已经常规化的环评,许多人还是觉得“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笼在环评外面那层本不该有的面纱到底从何而来?为什么本该同步的公众参与在实际中往往滞后于项目建设?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杨海真告诉《..财经日报》记者,环评流程中有空可钻,部分企业在其中“大动手脚”,而环保部门却监管薄弱,乃是根本原因。环评怎么做?具体到实际流程,一个项目在上马之前,建设单位首先就要找环评单位来做环境影响评价。
环评单位在接到任务之后,需要去当地实地查看,研究当地的法律、法规、环境质量标准等,按照惯例是取其.严,“有行业标准优先执行行业标准,有地方标准优先执行地方标准。”杨海真告诉本报记者。随后,环评单位会委托专业监测单位对当地环境做出评测,将项目的排放浓度叠加在当地现状环境的监测数据上,就可以知道项目建成后的环境状况会是怎样。
在此期间,还要进行两次公示。..次是建设单位在接到项目任务之后,就要把项目的详细内容挂到网上告知公众;第二次是在环评初步结果出来之后,或将环评报告书的主要内容挂在网上,或通过公开渠道告诉公众“去哪里可以看到环评报告书”。
公示之后,再到项目实施附近的“敏感点”去做公众意见调查,这个步骤称为“公众参与”。
如果获得调查对象的一致同意,那么项目可以进入环保部门的批复阶段;如果有公众反对,就要进行回访询问,为什么反对。反对的理由是否与环境有关系。公众的回应也要进行进一步分析。如果分析发现并非环保因素,可以不采纳;反之,就要向公众解答清楚,或对其提出的问题进行再度评估。在确保公众都同意的状况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方可完成。
湖北环境评测 结束后,由建设单位组织..评审会,同时地方环保局也要列席参加。评审会上,..需对环评报告书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审核,如果有问题,要追究环评单位的责任;若经..鉴定,没有问题,环保局可以对该项目批复。
批复结果同样要进行第三次公示。在上述过程中,都没有百姓申诉,那么项目方可开始建设。
建成之后,建设单位需向环保部门申请进入试运行阶段;经过一段时间,通常为3个月的试运行,环保部门负责项目的“三同时”验收(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看建设单位是否按照环评报告书中的建议进行建设,且各项环境指标能否达标。只有验收通过,项目才能正式投入使用。